高空作業車廠家報道:隨著時代的發展、汽車擁有量迅速增長,相關的汽車維修投訴也逐漸增多。而對大多數車主來說,真正懂車的并不多,一旦車輛去維修時,時常會吃啞巴虧。那么,現今一些4S店、維修廠店的維修“貓膩”主要有哪些?
在維修投訴的案件中,偷梁換柱、以次充好的情況最為嚴重。有關人士透露,一些維修店大多數的手法是把正廠的零配件用副廠件來頂替,卻同樣收正廠件的價格。其中,汽車的三濾、離合器、剎車片等最易被以次充好。使用這些假冒的零配件,會使汽車部件過早損壞,嚴重的可能導致部分配件報廢。
分析:現在汽車維修市場上除了從4S店、特約服務站流出來的正品外,基本都是副廠件,而只要市場上某種車型的保有量足夠大,仿造正品、批量生產副廠件就有利可圖。所以,像桑塔納、捷達、富康等車的副廠件最多,其中大燈、保險杠、漆蓋等鈑金常用件更是副廠件的重頭戲。副廠件一般都不經過檢驗就出廠,沒有合格證書,至于保修期等則是買賣雙方私下商定的,有的甚至沒有任何保修期。一輛汽車有上萬個零配件,而目前市場上每一種型號的汽車一般就有好幾種零配件,包括裝車件、正廠件、廠家指定配套件、市場配套件和“三無”的非配套件。因此,零配件質量不同、生產廠家不同,價格往往相差數倍。趁著修車的便利把車輛的原裝件偷梁換柱,而絕大多數消費者對汽車本身并不了解,不明就里地受騙上當。
記者一朋友的車子,在行駛三萬公里后發動機加速無力,去4S店修理了兩次,還是老毛病,直到第三次,該朋友找到了熟人,才將車子的問題解決。
一位維修人員說,許多汽修技工其實應該稱為“換件工”——汽車一有故障,這些技工就直接要求更換新件,而實際上絕大多數零部件是可以修復使用的。王師傅發現他的車水箱有漏水現象,便到維修站做維修處理,結果被告知需換新水箱。更換完后,王師傅要回了那個舊水箱,后來他的一位搞維修的朋友發現,這個舊水箱修復后仍可安全使用。
分析:由于一些車子的故障不大,如果只是維修的話,維修廠賺的利潤自然就小,所以一般維修廠就會以零件損壞為由要求車主更換配件。有些維修店會把前一個客戶換下來的零件撿回來,修復之后換給下一個客戶。特別是換下來的電瓶、輪胎等部件,經過翻新后就成為維修廠一個穩定的財源。
某車主反映他的火花塞有點問題,維修店的工作人員說要全部更換,車主便更換了全部火花塞。過了一段時間發現車子又出現了問題,這次他來到廠家指定的維修店里檢查。技術人員檢測發現,有三個火花塞需要更換。由于車輛的引擎構造特別,其中三個火花塞在外面,而另外三個比較隱蔽,較難更換,所以推測上次的維修店只換了外面的三個火花塞,卻收了六個火花塞的錢。
分析:偷工減料,其實與只換不修有異曲同工之妙,欺負的就是你“不懂”,稀里糊涂地花了冤枉錢不說,隱患依舊存在,有時甚至反而更嚴重。
綜合總結維修投訴,用戶反映比較集中的幾個問題是:一、工時費標準不統一且偏高,配件費高;二、維修小題大做,以換代修;三、維修技術達不到要求等。
針對以上投訴,某4S店一位維修主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關于工時費問題,4S店是依據汽車廠家制定的標準執行的,同一品牌車型的維修費在不同的4S店大致相當,但大多4S店工時費的收取是按照修理項目的難易程度而定而不是計時的;關于配件費收取,也是按廠家制定的標準執行的。同時廠家規定,4S店必須使用原產配件。但現在汽配市場賣的配件很多是副廠件,雖不排除也有汽配市場賣原廠件,畢竟是良莠不齊,所以,4S店用的東西肯定讓人放心些。
就維修水平問題,這位維修主管說,傳統的汽車維修都是師傅帶徒弟,現在4S店維修人員很多是專業汽車技校畢業,又分別接受過品牌專業維修培訓,維修質量相對來說有保障。至于“以換代修”的現象,維修主管認為,這是犧牲品牌形象的急功近利行為,用戶如果上了一次當下次就不來了,我們是反對的,只要想長遠做品牌的4S店都應該明白這個道理。
汽車售后服務質量主要對五個方面進行考察:
一、人員技術:是否一次就能把車修好或保養好。
二、服務收費:報價單的詳細程度及員工解釋情況。
三、服務態度:服務的誠懇度、處理返修的方式和程序等。
四、配件供應:配件供應的質量及時效。
五、其他:實際維修時間與承諾時間對比,維修檢測設備、泊位和進出設施、休息和娛樂設施等情況。
一、認清正規店統一監制的收費價目表和標價簽,還有經營許可證、營業執照、投訴指南等;購車時要仔細檢查車輛的外觀和重要零部件的工作情況,以防購車不久車輛出現問題后與4S店產生糾紛無法解決。
二、保修期內車輛出現問題,一定要及時向4S店或維修站反映,即使工作人員讓先觀察一段時間,也一定不要把問題拖至保修期后解決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自費維修。
三、保養和維修時,最好到口碑好的4S店或維修站,尤其是保修期內一定要到廠家指定的4S店和維修站,并且盡量到固定的店去維修,以防車輛出現問題后,廠家和4S店不負責免費維修或更換配件。